首页 >> 企业资讯

CES乐视暗藏杀机 超级电视“霸屏”野心初显

关键字:

CES乐视
2017-01-12 16:56:48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乐视二刷CES,最新涉足的汽车业务出尽风头,而最先成熟生态之一的电视业务则撑起了脉络。 以往,乐视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闭环的生态,比如大屏生态中有自有云、自有品牌电视、自有版权内容、自有会员体系、自有销售渠道、自有服务体系……甚至还围绕电视有自己的运营中心、游戏中心、周边配件等等,但从这届CES上能够看出,在大屏生态成熟后,乐视已经在盯着别人的饭碗,想要在大屏生态时代釜底抽薪,在别人的硬件上抢用户了。

乐视二刷CES,最新涉足的汽车业务出尽风头,而最先成熟生态之一的电视业务则撑起了脉络。

以往,乐视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闭环的生态,比如大屏生态中有自有云、自有品牌电视、自有版权内容、自有会员体系、自有销售渠道、自有服务体系……甚至还围绕电视有自己的运营中心、游戏中心、周边配件等等,但从这届CES上能够看出,在大屏生态成熟后,乐视已经在盯着别人的饭碗,想要在大屏生态时代釜底抽薪,在别人的硬件上抢用户了。

1.png

 

2016年12月底,乐视就传出了“霸屏”计划,盒子重出江湖、智能家庭中心浮出水面,这次CES,乐视更是给出了智能家庭中心无线解决方案。CES2017,乐视共发布4款电视新品,分别为量子点超大尺寸旗舰乐视超级电视uMax85Q;无边框屏幕设计、双面玻璃机身的全新分体新品乐视超级电视U65;全球最高色域电视机乐视超级电视X55WCG;全球首台支持WiHD无线连接的分体电视乐视超级电视Max55 Wireless。

2.png

 

其中超级电视Max55 Wireless,就提供了一套智能家庭中心无线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开端,意味着乐视不光要冲击全国电视销量第一,也要冲击全国大屏用户第一。有人会以为这是一个概念,其实并不是,阿里旗下的阿里家庭娱乐、腾讯旗下的腾讯视频、百度旗下的爱奇艺……都在攻占智能大屏。

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乐视极其喜欢高价值的用户,因为高价值用户聚集会更容易提高大屏运营的效率,而大屏运营的实力增强,显然就能够吸引更多的高价值用户的加入,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循环,而且高价值用户会摊薄大屏运营的成本,比如,10个用户中有1个高价值用户,那么企业就几乎需要用1个用户的收入去补贴另外9个用户,而当高价值用户占比提升,投入产出比就会发生剧变——对于2017年具有盈利使命的乐视超级电视来说,高价值用户的意义比以往更加重大了。

虽然近年来乐视从三星、LG、索尼、夏普等国际巨头的地盘夺得了一大批高端用户,但是3S用户基数仍然庞大,其中有部分人使用的是非智能机,而即是使用智能机的用户,也会觉得在线视频少、游戏寥寥无几、运行卡顿等,其大屏体验可能与“行家”乐视还相差较远,因此乐视有能力夺得这一市场,而一款具有乐视大屏系统、能够单独使用、可以匹配高端电视产品的硬件就很有必要存在了。

2016年12月20日,乐视发布的家庭智能中心,名字叫“屏霸”,几乎已经把霸屏的野心写在了脑门上。

3.png

 

其他品牌的电视产品,只要连上屏霸,立刻就能体验到乐视大屏生态的所有体验和服务,乐视视频内的所有内容,球赛、演唱会等直播,数百个24小时滚动播出的轮播台,既可以通过用户主动点播,也可以依照以往的播放记录形成的数千个标签分时段推送不同的内容,比如儿童常看的阶段推送儿童教育内容,成人观看时间推送火爆的大片等等。

另外,乐视还给家庭智能中心匹配了野兽级性能,采用Mstar6A938处理器,4+32GB存储配置,支持HDR10和“4K臻彩引擎M-Genuine S1-Pro”图像处理引擎。通过超级遥控器的语音助理一呼即应,可以同时控制电视和智能家庭中心。

即使是单独作为一个音响也够格,120W立体声音响可实现直达声临现场体验,无线低音炮澎湃有力、支持Dolby Digital Plus&DTS-HD音频解码、Dolby Audio技术,多声场模式……更适合家庭。手机视频、图片、音乐、游戏还可通过乐视智能家庭中心实现自由投屏。

凭着屏霸乐视就能霸屏了吗?不见得行,中国市场一年电视总销量有大几千万台,极其复杂,也极其多样,不可能一家企业就吃完所有需求,但屏霸这种独特的产品形态确实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路,乐视要想冲击国内销量桂冠至少还要打败创维、海信两大强劲的对手,这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应该更看重的是可运营的用户数。目前乐视电视终端保有量1000万台,可运营用户量超过2000万,单纯与硬件厂商比,似乎够了,但事实上,与乐视抢夺用户的不仅有传统硬件厂商,更有BAT旗下的大屏子业务,因此对于乐视来说,屏霸以及更多的类似屏霸的创新,不仅是一种主动的出击的“杀机”,也是一场被动迎战的战役,每多一种,胜算就多一成。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