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回到30多年前,看看80后小时候的一张电视价格表:
那时候,彩电还是奢侈品,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但电视机的售价却高达一两千;彩电的尺寸也很小,14吋起步,20吋就算是大尺寸了;彩电品牌其实也不少,虽然比不上现在,但是国产的、进口的,看起来也是型号多样了。
30年前,大家是倾尽全家之力买个电视,如今除了乐视的120吋电视等极个别型号外,电视已经称不上奢侈品了,但仍然算是家居的大件;30年前选购电视的标准非常简单,有电视采购券,有能力买就不错了,而如今彩电技术日新月异,选购电视的标准更是五花八门,买一台电视机已经成为需要做一点研究分析的技术活了。
OLED电视值得考虑
近年来,OLED电视发展很快。OLED好处很多,比如更薄,柔软可弯曲,色域很广,显示色彩非常鲜艳,响应速度也很快,现在很多高端机型都采用了OLED。
从产业上看,业界也很看好OLED。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在2016与2017年将保持400%的增长速度。调研机构INS也指出,2018年,中国OLED电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稳定在20%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OLED第一大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OLED市场,过去放弃或忽略OLED电视的企业在2017年奋起直追,重新把发展目光聚焦在OLED电视产业上。
索尼在去年宣布重新回归OLED电视产业,并且在2017年1月初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展出最新OLED电视,同时松下也在CES2017上展出旗下首款具有HDR功能的OLED电视。紧随其后,东芝在日本发布了旗下首款4K OLED电视。
在一众品牌的集体参与下,OLED电视的技术将会更进一步发展,2017年有望成为OLED电视的“爆发元年”。
量子点性价比更高
目前与OLED“相抗衡”的技术是量子点。量子点电视的色域也非常宽广,色彩表现非常好,相较于其他电视亮点也大幅提升,另外就是性价比高——成本低、质量高。
目前国内量子点电视阵营主要有传统电视巨头TCL、三星、海信,以及互联网电视霸主乐视。
其中,三星直接将2017款旗舰电视命名为QLED TV,表明要和OLED TV一决生死的姿态。而今年1月,乐视在CES一口气发布了4款电视,全部为量子点电视,包括量子点超大尺寸旗舰uMax85Q。
业内分析认为,量子点电视与OLED电视的发展方向都将走向采用自发光的材料来做显示,最终生产出柔性电视,而且技术上有相通之处。但量子点背光电视(QLED)的产业链更加成熟。从技术参数看,用量子点优化背光后,液晶电视与OLED电视之间的色彩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液晶电视的模组厚度已减少至4.9毫米,无边框、超薄机身的设计,让OLED电视轻薄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更关键的是,QLED成本低、供应足,具备上量的条件。
多大的电视才算流行?
即便不和30多年前比,就拿最近几年来说,电视的尺寸也是越来越大了。
虽然目前32吋的产品销量依然不小,但核心机型已经是55吋和65吋产品了,这是因为互联网电视企业大举压低了大尺寸产品的价格。比如乐视起步就是40吋的产品,而且还多次喊出“让60吋以上市场寸草不生”的口号。
消费者层面,65吋、70吋甚至85吋电视的需求明显上升了。中怡康预测,2017年彩电市场大尺寸、高性能彩电将更受关注,55吋之后,65吋在2017年将会成为后起之秀,70吋崭露头角。大尺寸、超大尺寸中65吋、70吋、75吋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0.8%、1.2%、18.6%,增长潜力显现。
智能电视不是一句口号
以上还主要是从显示、外观等方面来说的,在智能电视已经普及的时代,选购电视还应该考虑到电视是否足够智能。
检测智能的标准其实就是是否人性化,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才算的上真智能。行业内有分析说,电视产业已经过了硬件时代,进入到了内容时代,但事实上光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精确的根据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内容,如何让用户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找到最想看、玩的内容。
这一点,互联网企业最先开始重视,现在传统企业也开始重视了。
首先是现在智能电视的性能大幅提升了,这个选购的时候比较直观,直接看芯片和内存就行;其次是智能电视开始支持千人千面,分众运营。
你不得不承认,在家庭使用环境中,孩子、年轻人、老人每个人使用电视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那么一台电视就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电视在客厅场景中,是全家人都会使用的设备。但是,一台电视如何可以成为可以满足全家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的电视呢?所以电视桌面不能在千人一面,分众运营的概念应运而生。乐视的电视桌面就有信号源、轮播台首页、小C精选(CIBN的整合内容)、应用、同步院线、体育、儿童、游戏、搜索、乐见、购物等等,可以适应不同场景中不同的人的使用需求。
说了以上方面,其实大家目前比较看重的还是价格。这只能建议大家在促销季买,或者趁早买,因为2017年彩电价位还会提高,基于面板持续涨价,彩电涨价的情况预计还将持续出现,但不管怎么说,和30年前相比,我们还是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