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观察

2017年白电市场综述:健康、智能唱主角,国产品牌扛大旗

关键字:

白电健康智能国产家电院
2018-01-04 17:34:04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白电市场表现喜人。中怡康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冰箱销售额927亿元,同比增长10.2%;洗衣机销售额695亿元,同比增长13.3%;空调销售额1987亿元,同比增长32.4%。因迎合了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品质化需求,具有健康、智能功能的白电产品收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白电市场表现喜人。中怡康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冰箱销售额927亿元,同比增长10.2%;洗衣机销售额695亿元,同比增长13.3%;空调销售额1987亿元,同比增长32.4%。因迎合了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品质化需求,具有健康、智能功能的白电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冰箱:保鲜功能首当其冲,健康管理是大势所趋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冰箱产品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长时间高品质的保存食物。因此,无论技术如何升级,功能如何丰富,保鲜永远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性能之一,自然,保鲜技术也就成为了冰箱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卖点。在过去的一年里,冰箱的保鲜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瞬冷冻、抗氧化等技术接踵而至,让冰箱食物存储由“不坏”走向了“色香味俱全”。


1.png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刘挺院长接受央视采访

正是因为在保鲜技术层面的迅速升级,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冰箱企业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潮流引领者。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刘挺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保鲜是冰箱最主要的功能,业内企业会吸收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致力于将最先进的保鲜技术应用到冰箱产品。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冰箱企业的投入热情更高,投入力度更大。目前,在保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国内冰箱企业绝对是遥遥领先。

除了保鲜功能的强化之外,2017年的冰箱市场在智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实际应用中,冰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食物储存工具,而是扮演着“健康管家”的角色。比如,进行身体机能测试,提醒老人吃药,食物过期提醒等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便捷的生活,已然成为了冰箱企业研发的风向标。

洗衣机:杀菌、抗菌备受关注

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对洗衣机的应用需求大幅提高,已经不再局限于洗净衣物,而是要享受更加贴心、安全的清洁呵护。正如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东升所说,以前洗衣机是从小容量向大容量过渡,消费者追求的是将更多的东西一次性放进去洗掉,但是现在,健康生活品质需求提升,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转变为“洗衣机能够提供给我最好的呵护”,特别是对于婴幼儿、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呵护。

2017年的洗衣机市场,杀菌、抗菌、健康洗护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围绕上述需求,洗衣机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主打健康牌的产品,比如,防止二次污染的分开洗;杀菌、除菌的银离子技术等。在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的洗衣机市场,健康洗护已经成为了洗衣机企业差异化创新的利器。

空调:直击消费痛点,健康、舒适成关键词

现实生活中,空调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也因为空调的频繁使用导致了“空调病”的频发。如何才能舒适、健康的使用空调产品?在2017年,空调企业围绕“健康、舒适性”进行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创新,让空调产品不再局限于“制冷”、“制热”。

针对空调冷风直吹的弊端,空调企业积极进行了送风技术升级,“无风感”技术、360°旋转送风技术等等,让用户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更避免了冷风直吹人体造成的各种不适。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空调企业也积极进行了定制化创新,比如,推出了“风追人”模式、“风避人”模式,既满足青壮年男士对凉风的需求,也避免了妇女、儿童、老人因冷风直吹导致身体不适。

对于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空气健康问题,空调企业也积极进行了技术升级,比如,推出了“空净合一”的空调产品,实现了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二合一;空调自清洁功能,避免了脏空调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温湿双控,根据人体需求将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等。

此外,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操作舒适度,中国空调企业还在操作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语音控制、体感调控为最典型的代表,成功引领空调操控新潮流。

2017年,中国家电行业正处于高端化转型的关键期,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已经成为了中国家电企业公认的研发准则。凭借突出的本地化优势以及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中国家电企业得以迅速由“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家电产品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中国家电产品走向世界的底气会更足,速度也会更快。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i05290s7os4.html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