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降临,一个好的电视是看球的关键,而智能电视的概念随着这一批新品的出炉又燃了起来。但这个行业的竞争关系还在早期的圈地中,远没到一锤定音的时候。
在这波智能电视厂商的竞争中,最危险的,是那些价格就值那块液晶屏幕的,“买电视不就是买块屏吗?”“随便插个盒子就好了”这样的观念绝不少见,而这些最后沦为智能后面两个字——电视的品牌,很快就会被这股浪拍打下去,再也无法翻身。
这样的危险往往容易出现在传统彩电企业身上,它们很容易有大量的出货,所以智能电视的品类不是出货量的全部,同时,应对的部门、分公司无论从资源、权限上都没有互联网公司这么专注,在用户交际界面上不下功夫,最后沦为屏幕,这样的命运会很凄惨。
而在这一波竞争中,有点看漏眼了的,就是海信了,而且还是看漏了好几眼。
首先,VIDDA智能电视那系统还真能用。这完全是意料之外,本来以前的电视厂商都以为会沦为屏幕的,没想到这个交互界面,出乎意料的干净和易用。最强大的一点是主流的第三方应用都有,当作一个50吋的大平板电脑刚刚好。
其次,销量还行。这个嘛,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一直有货。这和几家老是买不着的厂商相比,当然容易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智能电视的销售渠道来看,电商对线下渠道的冲击还没有到手机那份儿。无论是京东来对比品类的评论数(京东的评论系统只能是买了才能评论,而100个用户中愿意评论的人数比例不会有大的波动,所以是个看销量的好地方,尤其喜欢在这里看差评)、还是Display Search的数据,这家一季度全球前四为三星、LG、索尼、海信。
还有什么看走眼了的呢?就是领导的波动。原本以为这品类做得不错,产品也稳定,团队就继续努力吧,结果前天爆出海信功能设计团队——海视云公司CEO高雄勇被撤职一事,这又让人摸不清头脑,要知道,就在6月7日,他还为刚刚上线的世界杯专题发微博推广呢。有幸听此人聊过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深以为然,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更没谱的,就是宣传和互联网思维了。说海信这产品朴实,是往好听了说,另一种说法是有好东西不会造声势。最简单的对比例子,乐视,每一次发布会那个盛况,每一次还没开卖股价就使劲涨那势头,海信得学学。要知道,做了一个小调查,小范围内,真正在用乐视TV的一个都没有,而家里是海信电视的有5个,结果谁都对乐视TV有兴趣,这就是销售能力。打个比方,有几个知道VIDDA这品牌的。
另一个是长远的忧虑,要知道,小米和乐视做电视有非常直接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不是卖硬件本身。小米是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做用户帐号体系、做统一化体验。乐视为了版权和硬件一体化,为了概念也好为了帐号体系也好,卖硬件可以一分钱不赚就为了用户量,就算是联想还是自己的视频库,能有数据和用户习惯的积累,想来想去不知道给海信留下了什么。
重申之前的观点,买不到的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