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行情

宝莱特揭露国内净水器市场七大隐忧,保障消费者权益

关键字:

净水器
2015-10-20 12:07:55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目前,国内的净水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净水器市场上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产品多如牛毛,对于对净水器产品知识不了解的消费者来说,要选择一款好的净水器的确非常困难。劣质净水器不仅容易坏,而且会让本身不差的水质变得更差,危害家人健康。那么,净水器市场现在到底存在哪些隐忧呢?宝莱特小编来为大家一一扒出。

目前,国内的净水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净水器市场上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产品多如牛毛,对于对净水器产品知识不了解的消费者来说,要选择一款好的净水器的确非常困难。劣质净水器不仅容易坏,而且会让本身不差的水质变得更差,危害家人健康。那么,净水器市场现在到底存在哪些隐忧呢?宝莱特小编来为大家一一扒出。

QQ截图20151020120730.png

 

1.存在伪环保

环保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经久不衰的话题,只要是跟环保挂钩的产品,多少都会引起消费者的好感而购买。净水市场同样了解环保的力量,于是很多净水器企业为自己的产品纷纷打出了“低碳、环保”的旗帜。但事实上,去年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在抽检过程中就发现有一些品牌产品质量有问题,而且主要是砷超标,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洋品牌,多个国外知名品牌在内的8家企业共11个型号的净水器,在卫生安全抽样检查存在砷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以及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等问题。

2.投机取巧之人多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不可避免的会吸引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主要是在材料上动手脚,然后以次充好,导致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而现在这种现象在净水器市场中十分普遍,因为谁都看的出来,现在做净水器赚钱。还有一些净水器厂商根本不会考虑用户的需求,主要随大流,看别人做自己也跟着做,而根本不会去考虑这类机器的主要用途,也不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直接以低价推销给消费者,最后导致用户拿到手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产品。所以,宝莱特小编提醒各位消费者,选购净水器的时候要选知名的大品牌,因为知名大品牌的售后服务一般做的比较好,而有好的售后服务,才能算买到一个货真价实的净水器。

3.配件售后服务不完善

这里的配件指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售后服务。做净水器需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不仅是因为净水器并非一劳永逸的产品,还有一点就是净水器的安装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不过也并非只有小品牌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有些知名的大一些大品牌在售后上也出现过问题,尤其是在滤芯问题上,其原因就是该企业在售后上的缺失,导致消费者家中的净水器失掉了应有的功效。像此前《生活时代》就曾报道过的某某净水器售后与承诺不一致事件,行业龙头在售后方面也未能尽善尽美。

4.配件质量不过关

超滤机是净水器产品的主要类型之一,买的人很多,但因为这类机器机身主要采用304不锈钢,所以厂家考虑到304不锈钢的成本高,因而让偷工减料的净水器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而结果就导致净水器的本身稳定性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的问题还出现在龙头净水器上,现在的龙头净水器的龙头都是鹅颈式,很多厂商也没有采用质量较好的铜质管材,导致鹅颈龙头使用过程中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用户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问题不断。

5.生产工艺没保证

精湛的生产工艺是优质净水器的基本保证,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净水器时,不但要细看净水器的制造工艺,而且还要询问厂家的厂址、生产设备和工艺师的情况。

6.价格层层加码

消费者很多时候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低价就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很多净水器商家为了提升自己的销量,就会打出低得离谱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等到消费者购买了要安装时,就要求要收取一定的安装费用,消费者若不选择安装,那么连售后服务都不提供。

7.安装和售后服务不专业

净水器的安装时候售后重要的一环,安装若不规范就会出现漏水、机器损坏的问题,而且净水器的安装并非看到说明书就能做的好的。为此,净水器品牌宝莱特净水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净水器时要注意了解厂家生产经营的情况,是否有自己专业的安装队伍,是否有专门的服务部门等,要注意核实净水器代理商家的资质。如果是国外品牌,就要要求其出示相关证明。此外,还要注意净水器是否具有卫生批件。

  现在的国内净水器市场乱象丛生的当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终于制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饮用水处理内芯》和《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条例,而这两条相关条例将对净水器行业起到规范作用,今后委员会也将对产品进行抽检,对不规范,不合格产品向社会公布曝光,以维护消费者权益。(本文来源:www.gdbolate.com )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2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