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大家电事业部吴晓丽
2015年和2016年对于冰箱行业来说,也是标准更新比较频繁的两年。今年我们在安全标准还有能效标准上,都进行了发布。尤其是我们的能效标准,将于明年也就是2016年的10月1号正式实施。这次能效标准的修订内容也比较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新修订的电冰箱性能标准和现行性能标准的主要差异。
首先看一下这张图。它的左侧代表了中国家用电冰箱性能标准现行版本以及它的修订情况。它的右侧是国际标准的修订情况,明显的可以看到, ISO的四个标准,在过去的这20年里,已经进行了多次的修订。而对多数国家标准的修订,开始明显地滞后于我们这个国际标准的修订。鉴于此,结合电冰箱整体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借鉴了国际标准的一些情况,再根据我们的国情增加了一些新的测试项目,最终形成了这次新修订的电冰箱性能标准。
那么修订的原则也是刚才所提到的。一是产品自身的发展。从1995年到2015年,冰箱的结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从比较直观的冰箱的门数上,由最初的两门到现在的3门,多门,包括十字对开,或者是对开门冰箱。容积也由500L以下的小冰箱,到现在500L以上的大冰箱,逐渐在家庭中出现。对于控制方式来说,由机械式的单门控的控制到电子式的多门控的控制。压缩机也是由全部的定频压缩机到目前市场逐渐出现的变频压缩机。相对于产品自身的发展,标准是严重滞后于这种发展的。对于一些新的产品,我们在使用标准的时候,可能就存在一些缺陷,也就是标准不能更好地为产品的发展服务。
第二个方面就是产品能效水平的不断提升。从2005年电冰箱作为第一批进入能效备案的产品,它的能效水平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再看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本身也确实存在不足的地方,就以耗电量为例。现在的耗电量是在单一的环境温度下,也就是25度的环境温度下,在关门的情况下,测的一种比较稳定状态下的耗电量。而电冰箱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因环境影响温度可能也是会变化的。第二就是我们会频繁的开关门,或者加入一定的负载,热的食物。这样的它的实际耗电水平要远远高于能效标识上所标定的能效的量值。因此我们在这次修订中,也是紧随国际标准,对于实验方法,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对于耗电量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调整。此外就是完善实验的内容。新修订以后的标准,对于电冰箱的综合性能的考核,我们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测试项目。
最后就是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现在电冰箱行业,在国际上存在的标准的形式也比较多,包括IEC在内,有四个标准是比较主流的性能测试标准。其他国家地区基本是等同或者是修改采用这些标准。那么今后至少IEC的这种标准,修订以后,我们这次是第一时间将这个国际标准转换成我们国内的一个标准。今后包括澳洲或者是欧盟的一些国家也会紧随其后去采用这种国际标准。这样今后我们企业的产品设计或者是做实验的时候,就能降低一些实验成本,也便于产品的流通。这是我们标准的基本的一个修订原则。
针对上面这几项原则,我们最终是依据了这四个方面,对标准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有23张正文和13个附录的内容所组成的一个标准的目录。这里面可能会包括除了性能的一些测试项目以外,还有对于结构上的,比如说气密性等。还有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提出来的一些项目,像保鲜等实验。
因为这次标准的修订内容比较多,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还是针对制冷性能这一部分的测试内容的变化。
首先看一下这个标准的范围。这次新修订以后,标准的范围是扩大了。首先它取消了500L的限制。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目前国家的这种制度,500L以上和以下,它们采用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测试方法改变以后,有可能影响的就是原来400多升的一个电冰箱有可能按照新的方法来测试的话,它有可能会变到500L以上,后续也会出现是该做3C还是该做生产许可证这样的一个问题。
另外新标准针对的器具也不仅限于压缩式制冷器具,对于吸收式电冰箱我们都会采用8059的测试方法来对器具的性能进行考核。还有就是嵌入式器具,这种器具也随着房地产、整体家具市场的繁荣,开始出现在用户的家里。按照我们现行的标准,无论是能效标准还是性能标准,都是不涵盖这种产品的。那么新修订以后,8059会把嵌入式制冷器具纳入考核范围内。另外葡萄酒柜,还有一些展柜,也可以借鉴我们这种方法对它的性能进行考核,这是范围上面的扩大。
再有就是间室的分类。新的标准修订以后,它明确将间室分成了两大类。一个是非冷冻室变储藏室,再一类是冷冻室变储藏室。对于非冷冻室变储藏室,它又分出了几个小类。在新修订的标准里面把变温室也单独给出了一个定义。
再来看一下耗电量的测试方法的变化。对于这一部分,冰箱行业内部的人员可能也不太陌生了。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环境,另外就是间室特性温度的变化。新改变之后,如果在空箱的情况下,我们实测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匹配很不好,那么这种匹配可能是我们后续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耗电量计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增加了与用户使用习惯相关的耗电量测试方法,也就是装载耗电量的测试方法。再有就是增加了规避装置,以及环境温度的修订。最终修订过以后的耗电量将由以下这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稳定状态的耗电量,对于无霜冰箱来说,可能还有化霜恢复期的耗电量增量。对于化霜及恢复期的这一段,是单独来计算的,看看它的影响。现行标准给出的耗电量值有可能不包含化霜里面的影响。那么,对于新的标准,不管化霜时间有多长,是分成两部分来计算的,稳定状态占一部分,化霜及恢复期的耗电量增量又占一部分。
再有就是辅助装载耗电量,还有辅助装置的耗电量。最终耗电量就是由这几部分组成。
对于新的能效标准修订以后,增加了综合的耗电量,那么,首先是能效指数提升了,测试方法也变化了。所以后续企业应该改进,或者是提升的地方也相对来说比较多。这是对于耗电量测试方法的变化。
对于实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相当于是放松了,对于冷藏室来说允许有负1度的这种零下的温度点。适当宽松一些,对于冷冻能力的单位,也由原来的24小时每公斤改为12小时每公斤。这个也是和IEC的标准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储藏温度上,对于方法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它的变化在哪呢?新标准就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结束的条件是什么?对于实验人员来说,操作性会更强一些。对于温度回升的要求,它明确提出了有一个化霜期恢复期,再用4个小时或者是20%的这种实验周期来进行考核。这是储藏温度的变化。
新增的降温实验是在不管气侯类型,统一在43度的这种环境温度下,去看一下达到降温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这是降温实验。我们也对产品进行了一个测试,可以看到,对于冷藏室来说,我们所抽取的样机里面,最快的有可能142分钟就达到我们的要求,最慢的也得370多分钟。虽然新的标准里面,并没有对这个时间进行限制,但是既然把这个测试项目提出来了,后续肯定会有相应的考核和限制。这一点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我们还新增了一个测试项目,就是冷却能力实验。这个实验是跟冷冻能力实验是相类似的。它是考核冷藏室能够把常温的物质冷却到规定冷却温度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实验是根据IEC最新的噪声标准进行了修订。它明确规定了噪声测试的时候温度的设定。另外就是区间的选取。还有一个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测试数量。原来都是4点,放在房间的中央,是没有反射电的测试方法。那么新标准对于冰箱来说,大部都是靠墙放置的,它会有一个反射面,测值的数量也增加了。有可能是6个,也有可能是9个,会根据器具的高度结果显示来进行区分。这是噪声上面的变化。
还有一个新增的项目。大家对于保鲜这方面关注比较多,我们也引入了几个量,一个是蔬菜的保鲜,另一个就是菌落种数。目前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的,都是比较成熟的几项指标,我们把它引进过来。另外我们也在研究一些新的测试方法,以后如果成熟的话,有可能会引进更多的测试方法,来完善我们的标准。
我们在这次修订的时候,与IEC标准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变温室。结合我们现有的国情还是把它设定在中间偏上的这种位置来进行测试。第二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冷冻室,按照IEC的定义,冷冻室是包含三星或四星级室,如果按照这种划分的话,对能效标准现有的这七大类里面,可能有一类产品就不存在了,就是带三星级室的冷藏箱。为了避免这个影响,我们还是把冷冻室保持现有的定义,就是冷冻室仅是指四星级室,也就是温度小于等于-18,但是冷冻能力也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可以看到新标准它的修订内容也是比较多的,那么后续我们应该关注的就是新标准定完了,对设备来说,肯定涉及到更新换代,另外对于设备可能一个是容量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软件的更新。除此之外,比如说环境温度的变化,怎样保证在双环境温度下,仍然有较低的耗能值和比较稳定的运行状态,这也是值得去关注的。再一个是耗电量的实验方法,它不光是对软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测试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装置耗电量刚才也提到了。这就需要企业去摸索,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匹配下,得到相应的功率值,这个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以后一旦要做能效备案,有这种成品的话,这个数据也是要提供出来的。还有规避装置,怎么合理地运用这个装置,帮它用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新增的这些测试项目,都是需要企业着重关注的地方。
我今天就介绍这些了,谢谢大家。